央广网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京津冀协同治霾须有的放矢

2017-03-07 12: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记者方永磊 实习记者吕佳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是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中重要的一环。在全国人大北京市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长蔡奇在回答治理雾霾问题时表示,要强化区域协作机制,在环保部统筹调动下,加强与河北、天津的协调联动,做到统一会商、统一预警、统一应急、联动执法,达到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环保局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京津冀三地累计共压减燃煤消费4030万吨,淘汰化解过剩炼铁产能4000余万吨、炼钢4100余万吨、焦炭1600余万吨、水泥5300余万吨、平板玻璃5100余万重量箱,关停退出高污染企业3500多家。京津冀区域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也全面下降,空气质量取得了整体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SO2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119、31和4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下降33%、34%、55.6%和4.5%。这意味着“大气十条”提出的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客观地说,京津冀地区的地方政府治霾决心非常大,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也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表示,从2013年开始,京津冀地区各部门坚决落实《大气十条》,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散煤替代、关停淘汰“散、乱、污”违法企业等有效治理措施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的比例继续增加、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酸雨的面积去年继续下降等方面。

  老百姓为啥对“治霾成绩单”有疑惑

  尽管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强,但是产生的成效并没有满足公众的现实需求。治理雾霾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首次出现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新提法。但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才是民众所关心的能否真正治理好雾霾的问题。这也意味着2017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仍然需要持续付出更多努力。

  “实际上,从全年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正逐渐好转,只是冬季取暖期的雾霾并没有减轻,所以人民群众对治理雾霾的获得感不够强烈。”姜耀东表示,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改善不大的核心原因在于冬季空气污染总量没有显著减少。

  究其原因,姜耀东认为,一方面是工业燃煤小锅炉和居民散烧煤一直是大气治理的难点,京津冀目前散煤利用量大约有4000万吨左右,一吨散煤排放污染物相当于十吨以上电煤的排放,严重影响京津冀空气质量。另一方面,钢铁和炼焦产业是河北省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是非采暖季河北省大气的第一大污染源。河北的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每年炼1000多吨钢,如按单位国土面积的年炼钢量计算,河北是欧盟的20多倍。这意味着即便河北省单位钢铁产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欧盟相同,在单位国土面积上,河北省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总量也会是欧盟的20多倍。

  精准治霾方可守望碧水蓝天

  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但控制机动车排放仅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和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除了控制机动车排放,其他影响京津冀空气质量的原因,如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机动车保有量、生活方式等等,目前都已经采取了较为有效地治理措施,改善空间已不是很大。”姜耀东建议,今后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应实现精准治理,即重点控制散煤,通过提高非电力行业烟气排放标准来控制河北钢铁和炼焦等产业的污染物排放。

  雾霾的成因非常之复杂,如何彻底治理雾霾,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姜耀东认为,京津冀协同治霾须有的放矢,要想治霾减霾起到实效,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抓住治霾减霾的“牛鼻子”。姜耀东多次建议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在京津冀地区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加快“禁煤区”建设、限时淘汰燃煤小锅炉,“传输通道”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因地制宜制定散煤治理方案,包括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拓宽洗选动力煤市场,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能;推动电热联动,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推动城镇一体化、农村家用电气化和取暖新能源替代,结合扶贫资金使用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姜耀东还建议要大力推行非电力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标准。以河北省钢铁行业为例,姜耀东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若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提高至:颗粒物≤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50毫克/立方米,则烧结烟气这个钢铁行业最大的污染源将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省钢铁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颗粒物下降约3倍、二氧化硫下降约4倍、氮氧化物下降约5倍,经测算每吨钢增加的成本仅几十元,占吨钢生产成本约1%。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同一片蓝天下谁都不是污染的受益者,污染企业主同样无法呼吸到干净空气。”姜耀东表示,关键要运用好“奖优罚劣”工作机制,建立起完备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非电力行业企业,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支持、产能控制等多手段予以激励,以提高非电力行业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加快非电力行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治理。

编辑: 方婧
关键词: 京津冀;大气污染;空气质量;治理雾霾;姜耀东;PM2.5;蓝天;机动车;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