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孩子睡不好不一定“缺什么”

2018-11-27 08:01:00来源:健康报

  “医生,我家孩子睡眠很差,您看是不是缺什么?”每天在门诊常遇到家长提这种问题。

  儿童时期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对儿童健康非常重要。睡眠除了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有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因为生长激素只有在深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分泌。

  其实,“睡不好”和“缺什么”没有多少关系。大多数所谓的睡眠问题,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生理现象,只要注意改变带养方式,注意睡眠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都可以逐渐改善。

  下面看看孩子睡眠不好的原因。

  1.母婴同床及带养人的过多干预。目前对于是否分床睡,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地方有所不同。不管孩子是和大人一起睡,还是分床睡,带养人过多的干预都会导致睡眠问题。

  2.环境温度变化。研究发现,睡眠时的最佳环境温度是29℃,过高或过低时,睡眠时程都会缩短。

  3.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不和睦,母亲处于压抑状态,带养人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宽松,对孩子的睡眠都可能有负面影响。

  4.疾病和药物。发热对睡眠的影响尤其明显。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睡眠会有抑制作用。

  影响还在睡眠的因素诸多,但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认为的孩子睡眠问题,很可能对于该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是正常的睡眠形式,而父母带孩子来就诊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孩子的这种睡眠形式反复出现影响了父母的睡眠。为帮助家长们改善孩子的睡眠状况,下面介绍几个小窍门。

  1.入睡时间和潜伏期。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以前入睡,从上床睡觉到真正入睡所需的潜伏期应在半小时以内。如果孩子原本上床时间较早,而潜伏期又长(1~2小时),可以尝试推后上床时间。睡前不宜玩得太兴奋。

  2.入睡过程。孩子入睡前的要求或行为包括:听故事、听音乐,需要安抚奶嘴或其他物品,开灯,在床上辗转反侧,甚至有的宝宝需要大人哄抱。建议在孩子上床前应该完成洗澡、吃奶、刷牙、解便等,按孩子平常的入睡时间提前半小时上床,上床后可以讲个故事或者听首舒缓的歌曲(一般十分钟左右),而后可以关灯(留小夜灯),家长可以陪伴在旁边,但不再发出声音和干扰孩子入睡。孩子可以使用安抚奶嘴或吸吮手指。如孩子平时入睡时间较晚,可以逐渐提前上床及入睡时间。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内,除了妈妈,还可以让爸爸、(外)祖父母、保姆等参与到孩子入睡的程序中,这样孩子不会只把某一个人和哄他睡觉联系在一起。

  3.睡眠过程中。如果孩子夜间醒来,尽量减少哄抱和进食,直至完全停止。

编辑: 晓凡

孩子睡不好不一定“缺什么”

孩子睡不好不一定“缺什么”,不管孩子是和大人一起睡,还是分床睡,带养人过多的干预都会导致睡眠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不和睦,母亲处于压抑状态,带养人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宽松,对孩子的睡眠都可能有负面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