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为医改献良方》专访浙江省卫健委主任张平:让患者最多跑一次

2019-03-04 08:47:00来源:央广网

 

 

本期访谈嘉宾: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张平


浙江省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做客《我为医改献良方》栏目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是重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的根本策略,是“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央广网两会特别报道《2019两会 我为医改献良方》邀请到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就浙江省深化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双下沉、两提升”带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根据张平主任介绍,早在2012年底,浙江针对全省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并存、优质医疗资源“上大下小”与群众就医需求“上小下大”的矛盾,实施了“双下沉、两提升”(城市医院、城市医生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54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了紧密型合作办医,其中8家省级医院拿出3.05亿元结余资金与县级政府开展合作;累计建成不同类型医联体526个,600余名城市大医院的医疗和管理专家常驻县级医院,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个全覆盖”: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医联体对县级医院辐射全覆盖、县级医疗资源对乡镇卫生院技术辐射全覆盖。“双下沉、两提升”被列为全国医改重大典型经验之一。

  通过“双下沉两提升”,有效的提升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但是在几年的工作实践当中感觉到,仅仅有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2017年9月,浙江省着眼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体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在11个区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先行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鼓励试点的地区打破条条框框,探索整合县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的办法和路径。由省卫健委牵头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向试点地区派驻联络员,全程跟踪指导,试点地区积极性非常高,成效也非常明显。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去年,浙江县域内就诊率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85%以上,基层就诊率提高6.1个百分点,达到6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达到36%,其中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73%。目前,浙江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域医共体为主体,紧密型医联体、城市“1+X”医联体、特色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形式相辅相成,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协同推进的医联体发展模式。

  县域医共体构建新机制

  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初衷,张平总结为六个新医疗服务机制,一是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改革传统的县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个县(市)和符合条件的市辖区以二甲以上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组建1-3个医共体,人财物全面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目前,全省208家县级医院和1063家卫生院已初步整合成158个医共体。

  二是建立县域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各县(市、区)由政府牵头,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统筹履行对医共体的规划、投入和监管等职责。

  三是完善县域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实行医共体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人员由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打破原有机构、科室、身份等限制,科学配置和有效激活人才要素,调动了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是增强县域医疗卫生制度新优势。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联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制度、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等,加快打造优化协同、多轮驱动的县域综合医改平台。

  五是推动县域数字医疗卫生新发展。打造信息“共同体”,扎实开展智慧型医共体建设,推进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效益分析等数字化管理,推动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和全程、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延长了服务手臂,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

  六是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能力新提升。依托“双下沉”,充分发挥省市大医院的技术支撑作用,制定县级强院建设标准,做大做强县级强院。目前,各县(市、区)普遍建立县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医等五大专病中心。在资源要素配置和公共卫生服务上优先保障基层,强化乡镇卫生院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和中医药等服务,鼓励提供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推动小城市和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优质模式推广实现“三统一”

  浙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也形成了地域的一色。张平总结为主要体现在“三个统一”:一是治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的统一。首先从卫生健康的治理侧改革入手,把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放管服”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制定“三张权责清单”,明确政府管什么、医院干什么,“既要管好、更要放活”。在县域医共体层面,建立唯一法定代表人治理架构,把原来政府部门行使的人才招聘、职称评聘等交给医共体,把原来政府部门过多干涉的内部人事任免、收入分配、业务发展权等还给医共体,充分激发医共体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运行活力。二是体制机制与资源优化的统一。如果没有县域医共体这个平台,县域综合医改就不系统、碎片化,同样缺少“三医”联动改革的支撑,县域医共体就没有活力效率、也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个层面上说,我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县域综合医改的一个总平台,是资源要素优化与制度供给改革的叠加。所以我们强调要发挥制度供给新优势,这也是推进改革中反复强调和重点关注的地方。三是提升能力和改善服务的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服务条件、环境改善了,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初心。我们的目标和要求十分明确,县级医院要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规模较大的乡镇卫生院要完善一级诊疗科目,恢复相应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一般卫生院要强化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我认为这三个统一可能是我们在县域医共体当中也是一个初步的体会,可能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重点把握的。

  智慧医疗助力 让患者“最多跑一次”

  张平向记者介绍,去年,浙江省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重点突破和先行推进的改革项目,改革推进以来,我们坚持从群众的视角谋划政策体系、用群众的语言设定发展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工作标准,取得了较好成效,被评为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来解决一些医疗卫生服务当中的一些痛点、难点和堵点,解决一些老百姓群众看病就医当中的一些关键小事。他通过几组数据清晰的展现了浙江省智慧医疗为患者带来的便利。

  一是建立了“浙江省健康导航”平台,整合全省所有医疗机构App并统一号源池,网上开放号源达80%以上,目前,城市大医院的高峰期挂号排队平均时间,从改革前的8.26分钟缩短到3.06分钟,省市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77%,病区智慧结算率达62%,说明了通过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效率大大提升了。

  二是浙江省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例数增长10%以上,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一以上恢复或新开了一二类手术,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和22.3%,说明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老百姓对身边的医院更信任了。

  三是各级医院的分时段精准预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三级医院日间手术量达到了25.8万例,占三级医院总手术例数的11.4%,同时,通过大力“基层检查、上级医院诊断”,远程检验、影像、心电、病理等县(市、区)应用比例基本实现全覆盖。说明通过流程、资源、机制的创新融合,推进了医疗卫生管理服务效能升级,推动了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绩优效。

  “最多跑一次”,就是让老百姓看病尽可能的少跑,能不跑的就不跑,能够少跑一次的就少跑一次,能够近跑的就近跑。 

  2019年,是“新医改”的第十个年头,回望浙江省新医改之路,展位未来十年,张平表示他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能够把浙江省建设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省域示范区,能够为全国的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经验,也能够让浙江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第二,能够把浙江打造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几年所做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如果把它串起来的话,我认为就是一个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模型。希望浙江也能够将成为这方面的一个示范区。第三,我希望把浙江建设成为一个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示范区。我希望能够共同实现这三个目标,提升浙江老百姓的健康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编辑: 杨祎

《我为医改献良方》专访浙江省卫健委主任张平:让患者最多跑一次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是重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的根本策略,是“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央广网两会特别报道《2019两会 我为医改献良方》邀请到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就浙江省深化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方面的现状与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