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回避社交是病吗?听听网友和专家怎么说

2019-06-18 07:4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网络上有不少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讨论,甚至还有网友总结出不少新名词来形容“社交恐惧症”,比如,宁愿多绕一段路,也要避开和熟人打招呼的“反侦察式社交”;宁愿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也拒绝主动认识新朋友的“单机式社交”;还有精神上像芬兰人一样注重个人空间、不爱社交的“精芬”… …那么,你是否也曾有过想要回避人群与社交的心情呢?

  北京市民:“因为来到一个大城市,想着要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对身边的人会越来越有这种恐惧感。”

  北京市民:“现在的网络化的普及,(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了。”

  上海市民史女士:“我最烦的就是和领导他们在一起社交,然后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会觉得非常难受。有一次要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然后评委席正好有我认识的领导,然后当时就会觉得很紧张,然后就觉得比较尴尬,然后发挥得很不好。然后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参加演讲比赛了”

  贵阳市民李女士:“我姐姐是这样的人,很明显就是拒绝社交,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家里面的家庭聚会能不去就不去,更不要说同事朋友叫她出去玩什么的,我可能一年约她出来看一次电影,就算她对我莫大的恩宠了。”

  随着“社交恐惧症”在网上被热议,“社交恐惧症”的定义也逐渐被模糊,专家指出,社交焦虑感带给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是远超于一般人的。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副教授杨苏勇:“社交恐惧症的话呢 它主要是指我们中的某些个体,他们会对一个或者是多个社交场合会出现那种持久的强烈的恐惧和回避的行为。它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发病的年龄特别小,就是在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社交恐惧的这种症状,而且它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活。见到老师或者是起来做演讲做报告,我们(一般人)是会紧张的,对吧(但是)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来说的话,(他们)是非常非常害怕和恐惧的,他们甚至不敢跟别人进行目光的交流。所以他们体验到的这种痛苦就是从心理上的痛苦来说,其实就已经很严重了。”

  网上有些人戏称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但也许那只是性格内向或者不太热衷与人交往。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副教授杨苏勇:“事实上有90%的这种(社交恐惧症)患者,或者是这种人的话,他还会同时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说抑郁症,还有这种广泛性的焦虑。自我的就是不跟别人交往,这种是一个个性的特点。(有些人)把它和社交恐惧症算是一种慢性疾病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了。”

  因此,回避社交并不等同于社交恐惧症。那么回避社交、习惯独处是坏事吗?

  北京市民张亚南:“我觉得当你觉得这种(孤独的)状态自己比较舒服的时候就ok(没问题)。”

  上海市民黄先生:“人毕竟怎么说,还是应该算是群居动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互帮互助或者交流,来分享心情,分享喜悦,或者是有困难的话也是要帮助这样子”

  贵阳市民石先生:“如果你不克服某一次的这样的(社交时)紧张的一个状态你下次只会更害怕,但是当时如果你努力地说服自己,你克服了当时的一种紧张恐惧的状态,下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可能就会更加地容易解决。”

  有人认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应该回避社交,但也有人认为做自己就好,不必强迫自己发展社交技能。那么社交达人或者“独行侠”,你更倾向成为哪种人?

  编辑 卢婕 闫宇赫

编辑: 晓凡

回避社交是病吗?听听网友和专家怎么说

网上有些人戏称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但也许那只是性格内向或者不太热衷与人交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