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辉,一名95后新杭州人,运用所学应急救护知识,两次拯救他人生命,成为名副其实的守护群众生命的“急救侠”。

  大学期间,首次救人

  2019年9月29日中午11点28分,20岁的杭州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大三学生夏振辉正准备去吃中饭,突然手机一阵急促抖动。

  “附近615米有求助事件。”这是一条来自互联急救App的消息。

  小夏愣了一下,立马点了接受。手机显示的位置是某小区2幢某单元电梯口。

  “615米,以自己作为马拉松运动员的素质,全力冲刺一两分钟绝对能到现场,可以满足急救黄金5分钟的要求。”小夏这么想着,当机立断,打开地图就准备出发。可地图显示的1.2公里让他瞬间傻眼了。

  原来615米只是直线距离!小夏立马改变策略,冲下楼在小区门口刷了一辆共享单车疾驰而去……

  4分钟后,小夏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一位70来岁的大伯倒在电梯口,旁边聚着大伯的几位邻居和家属。“我有红十字救护员证,我是志愿者。”小夏朝着人群喊。

  危急之下,小夏和先一步赶到的急救医生,轮流给大伯作胸外按压。

  几个循环之下,小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当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人救回来!”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不间断按压,12点不到,大伯逐渐有了自主心跳。

  小夏连忙协助医生将大伯抬上救护车,看着车子闪着警示灯飞驰而去,他一下瘫坐在地上,才发觉自己精疲力尽,饥肠辘辘。

  

2019年穿白衬衫正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小伙子是夏振辉

  午休时间,二次救人

  2020年7月30日午后,室外热得生烟。刚大学毕业入职西湖区一家物业公司的小夏忙完一上午事情,困得眼皮直打架。正准备闭眼睛眯一会儿,13时46分,手机“叮”的一声,是一条急救求助信息——西湖区某小区,有装修工人触电倒地,心脏骤停,情况非常危急。

  小夏毫不犹疑第一时间骑上电动车赶往事发地,疏散人员、判断伤情,跪地胸外按压、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救护车抵达后,因伤者情况危急,小夏又随车护送。在救护车上,小夏持续进行按压,由于车内空间狭小,汽车晃动厉害,按压体力消耗巨大,小夏累得气喘吁吁,汗珠直下,但他一刻都没有停止,咬牙坚持到医院,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按压都是给患者增加生的希望。

  由于现场急救及时,患者在送达医院抢救5分钟后就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患者康复出院后,第一时间送上锦旗,激动地对夏振辉说:“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救命之恩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2020年7月夏振辉火速赶到现场给触电导致心跳骤停的装修工人进行心肺复苏

  是运动达人,更是身边的“急救侠”

  夏振辉热爱运动,是一位马拉松运动爱好者,由于经常听到有选手在赛事中突发疾病猝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在大学时期他就报名参加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先后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和美国心脏协会的AHA证书,成为了一名急救志愿者。

  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急救技能,夏振辉还加入了浙大户外安全急救队,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AHA导师资格。

  作为一名救护员,夏振辉始终觉得,救护员不是一个名头、一个标签,而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在关键时刻必须毫不犹疑地冲上去,帮助别人。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夏振辉两次运用急救知识挽救他人生命的鲜活案例,生动地向全社会诠释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精神与理念。夏振辉说,“杭州是一个科技改变生活的城市,别人一辈子可能都碰不上这种紧急事,我竟然碰到两次,还有人和我一起到达急救现场。期待急救技术和软件推广后,越来越多的救护员加入进来,做生命的守护者,期待杭州未来更美好。”

  夏振辉先后荣获“浙江好人”“浙江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杭州好人”“杭州市道德模范候选人”“西湖区好人”等诸多荣誉。

  2020年2月12日,夏振辉将浙江省红十字会发放的1000元红十字优秀志愿者慰问金,加上自己的零花钱共1491.1元捐赠至西湖区红十字会,用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自从第二次救人后,夏振辉还参加了西湖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经常走进电台、电视台、直播间,宣传倡导“学习急救、学会急救、敢于施救”;走进高校、企业、社区,对高校师生、物业公司员工、社区群众等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传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实用急救技能,为擦亮“红十字救在身边”金名片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