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宋雪)三年前,生命急救设施问题曾在两会的委员通道上被热议。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生命急救设施领域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仍有10亿人需要心肺复苏知识普及。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每4人中就有1名。敖虎山表示,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窗口期只有4到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被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猝死的人也越来越年轻。

敖虎山介绍,三年来,深圳市配置了5000台AED,成功抢救了23例病人。未来5年到10年,AED配置将达到每10万人300台国际标准。此外,杭州市也以立法的形式在公共场所配置了AED。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AED配置要在公众场所全覆盖。

敖虎山在提案中指出,目前院前急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共急救设备配置率较低。二是公众对急救的认知度不够,很多公众对AED缺乏了解。三是公众参加急救培训不能入脑入心,遇到紧急情况仍然不会采取急救措施。四是对于急救的宣传力度和效果有限。

敖虎山表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时以及重大灾难时,一个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敖虎山呼吁公众继续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并立法,促进AED的配置,并把每年的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以此来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高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