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七活八不活”,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关于早产儿的流言。传言说,怀孕八个月的早产儿能活下来的机会很渺小,但是七个月的却能“奇迹”般地活下来。从我们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真的科学吗?

今天(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的公众账号“科学辟谣”,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翟妍进行科普,一起来看看吧。

早产儿的定义是什么?

早产指妊娠达到28周(7月)但不足37周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为什么会出现早产的情况?

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最常见的类型是胎膜完整早产。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

(1)宫腔过度扩张,如双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

(2)母胎应激反应,孕妇精神、心理压力过大,诱发宫缩产生早产。

(3)子宫腔内感染,病原体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或孕妇全身感染波及到子宫腔。

自发性早产的另外一种类型是胎膜早破早产。病因包括:曾经有胎膜早破的病史,孕妇营养状况差,吸烟,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宫内感染,阴道炎症等。

治疗性早产是指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继续妊娠,在胎儿未达到37周时不得已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早产儿“七活八不活”是真的吗?

先说答案,这种说法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从孕期胎儿的发育情况看,胎儿的器官发育成熟程度直接和孕周成正比。也就是说,孕周越大,胎儿的存活率越大。孕八个月的胎儿在各器官的发育情况上一定优于孕七个月的胎儿,早产后存活的能力也更强。因此,早产儿“七活八不活”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怀孕八个月分娩的早产儿,在呼吸系统、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上都要比孕七个月的更完善,在现代儿科医学的条件下,通过医疗手段的辅助,是可以存活下来的。

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比更容易出现哪些危险情况?

早产儿虽然有存活的机会,但由于身体的特殊性,相对于足月产儿还是有很多危险的。

早产儿会出现呼吸系统异常,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数量少,呼吸肌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喂养困难,喂养不当会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肾浓缩功能差,喂养不当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易发生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早产儿如何护理?

针对早产儿的特殊情况,在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温。保持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使早产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摄氏度。对于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或低体温者,应置于温箱中保温。

2、正确喂养。早产儿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无母乳时可暂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对于吸吮能力及吞咽反射弱的早产儿,可以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

3、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低氧血症时给予吸氧。

4、预防感染。接触早产儿时,做好手卫生,注意做好早产儿用具的消毒。

随着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在现代医学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下,许多更小孕周(小于28周)的早产儿都能存活下来。对于早产来说,不仅“七能活,八更能活”。因此,“七活八不活”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编辑:智陈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