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当下,不少人视肥胖如猛虎,即便身材看起来不错的人,也经常感觉自己身上多一块肉。

这种担心倒也并非夸大其词。据2024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0年全球已有42%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54%。中国慢性病极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至2018年我国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已到达50.7%,是2004年的3倍,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5%。

肥胖已不仅仅只是关乎美丑,更成为威胁身心健康的因素。肥胖人群会面临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脂肪肝、女性不孕症、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抑郁症等,此外肿瘤的发病风险也会随着肥胖而增加。

正确了解“肥胖”

想要有效减肥,需要先了解多重才算是肥胖。“A4腰”“锁骨夹鸡蛋”等网络新词严重误导了大众对于体重与肥胖的正确认知。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公式计算出用于评判肥胖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即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按中国肥胖症诊断标准,BMI在18.5至23.9 之间为正常;BMI在24至27.9之间为超重;BMI≥28 定义为肥胖。当然,这是方便普通大众日常判断肥胖及其程度的测算方法,如果想要更加精准的判断肥胖程度、肥胖部位及所危及到的健康问题,需要更加专业的检查与评估,需要到医院与减重医师进行沟通与评估。

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有些人会疑惑,我吃的也不多呀,为什么会越来越胖?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肥胖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摄入热量超过消耗热量:持续摄入的食物热量超出身体消耗的热量,导致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存储在脂肪细胞中,从而引起体重增加。

(2)饮食习惯:在孩童时期未能重视并采取措施控制体重,导致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多。成年后,脂肪细胞不会增多,但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造成肥胖。

(3)新陈代谢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率通常会减慢,这使得体内热量消耗减少,进而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不均衡的饮食,如过度摄入高热量、低营养价值的食物,以及忽视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也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

(4)遗传因素:家族中普遍存在肥胖情况可能与遗传有关。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原因而更容易积累脂肪,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大多数的肥胖人群都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或是生活方式导致吃进去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致使脂肪的积蓄越来越多,最终形成肥胖。

怎样科学减肥?

知道了导致肥胖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始减肥了。大家都知道,要想减肥就一定要限制热量摄入,比如:食物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类,尽量减少高糖高盐高热量食物;定时定量进餐,不吃零食;也可以在餐前先喝汤水类,增加饱腹感等。同时配合适量的运动,更加有利于热量的消耗和提高基础代谢,为减肥助一臂之力。

以上就是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以上方法科学、健康,且副作用最小,缺点是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坚持。很多胖友由于无法长期坚持,从而出现“暴食-节食-暴食”的恶性循环,在体重减轻与反弹中反复横跳,最终导致丧失减肥信心、自暴自弃、身体越来越胖。

严重肥胖人群无法坚持饮食干预,又不适合运动该怎么办?

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证明,减重手术不仅能明显减轻体重,可以维持长期减重效果,而且对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有明显的疗效。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手术呢?当今世界上最主流的减重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就是采用微创的方法将肥胖患者的胃切成一根管子,形状如同一根香蕉一样,也叫“香蕉胃”。这使得胃的容量可以减小至原来的5%,并且剩余的胃壁质地都较硬,吃的食物再多,也不会扩张,手术后吃一点点东西就会就觉得很饱了。更重要的是,手术还切除了产生饥饿激素的胃壁,大脑再也不会产生很强的饥饿感,即使不吃也不会有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了。

那么重点来了,什么样的肥胖人群可以做减肥手术呢?根据中国医师协会2019版最新指南:(1)BMI>32.5可以手术;(2)BMI在27.5至32.5之间时,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肥胖情况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做完减重手术的人,有一些要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1)减重术后患者需要终生随访:在术后的第一年里,至少要进行4次门诊随访,以及电话或其它方式的随访。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以及病人的体重、营养状况、精神状况等。

(2)医生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饮食或药物的辅助治疗,监测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改善程度。同时,减重医生还会监测术后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有无营养物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的缺乏,以便做出治疗上的调整。

(3)饮食注意:术后需要形成新的健康的饮食习惯来促进并维持糖代谢的改善,同时又能补充必需的营养,避免产生不适。

总的来说,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决心、有耐心,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达到健康的体重,享受健康的生活。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肥胖与代谢病中心科(主管护师)杜燕敏、李婷婷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