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 雷妍)“社会上对肺结节还是有过度恐慌的现象。”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表示,肺结节常常在肺部CT检查中无意间被发现,引发了许多患者的关注与疑虑。在央广网健康谈话节目《何问中西》中,支修益表示:发现肺小结节不要焦虑,也不要一切了之,科学管理很重要。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对肺部健康更加重视,胸部CT、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更加频繁,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和诊断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支修益介绍,其实,肺结节只是个“专有名词”,并不代表疾病,更不意味着肺癌。有研究显示,第一次做CT检查发现的肺小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的,不用恐慌。

首次胸部CT检查发现肺小结节后,医生会根据肺结节的大小、边缘和密度确定复查间隔,时间一般建议为3-6月进行胸部CT。支修益提示,如果半年后小结节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缩小了、消失了,基本就可以明确不是肺癌;如果通过3次复查胸部CT,看到肺结节有所增大,则会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如复查胸部CT发现肺结节继续增大,胸外科医生才会明确是否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干预。

“查出肺结节,定期随访观察是第一位。根据医嘱定期复查、遵循医嘱按时复诊,这两者是及时发现疑似早期肺癌的肺小结节的关键。”支修益有些无奈地表示,“但现在临床的实际情况是:医生说一年复诊,患者半年就来了;医生说半年复查,三个月就来了;医生说三个月,一个月就来了……”由于基层年轻医生的经验不足或患者基于恐慌心理而强烈要求手术,一些过度诊疗的案例还是时有发生。

为此,支修益强调,希望通过权威媒体的科普,让广大民众正确认识肺内小结节,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同时,通过不断更新诊疗指南,规范小结节的临床诊疗,避免“一切了之”的情况,避免过度诊疗。

同时,支修益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CT检查。符合以下中的两点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指数(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烟龄)超过400的人群;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疾病的患者;长期接触烟尘或油烟的人群;长时间接触重金属、煤矿、水泥尘土等污染物的工种从业者;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有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等。

支修益强调,早筛有助于及早发现早期肺癌。目前,早期肺癌可以通过微创外科手术达到临床治愈,术后五年生存率接近100%。

编辑:华君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