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多款酱油被检出“镉”,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酱油产品,大家究竟应该如何挑选?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李润庭告诉央广网记者,看懂外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产品名称:提防“配制酱油”

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李润庭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酱油,绝大部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已较为罕见。如果在选购时发现瓶身带有“配制酱油”,可向工商部门直接举报。

2.看配料表:优选大豆和小麦

李润庭告诉记者,配料表能告诉消费者食品是由哪些原料制成的。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酱油,因为小麦里的糖类物质丰富,在后期发酵时会让酱油的香气更加浓郁。相比之下,用麸皮为原料的酱油,成本较低,品质就稍微逊色一些。

3.看营养成分表:优选钠含量低的

李润庭提醒,为了健康考虑,大家应当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分量可能不同,在比较钠含量时应该先换算成相同的量。例如,某款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0ml中含量”,另一款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5ml中含量”,在对比时就需要先换算。

4.看国标分级:优选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GB/T18186-2000)》规定,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将酱油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0.70%)、二级(≥0.55%)、三级(≥0.40%)。

李润庭介绍,氨基酸态氮是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

编辑:于悦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