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苏州4月14日消息(记者 雷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健康体重管理成为热议的焦点。获得健康体重不仅需要个人的学习与努力,更离不开社会与环境的支持。政府如何助力居民健康体重管理?在4月14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答央广网记者。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答央广网记者。(央广网记者 雷妍 摄)

“苏州地产美食丰富多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季晶介绍,“‘管住嘴’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不太容易。”同时,季晶说,办公室久坐人群数量较多,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迈开腿”成为自觉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激发。

具体做法上,苏州主要探索了三条路径。季晶介绍:

一是让更多市民动起来。

苏州市打造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了5500多公里健康步道,全市三分之一学校把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出来。培养了6万多名体育指导员、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来指导广大市民科学运动。

二是让服务供给多起来。

苏州市共有37家医院设立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其中有12家是多学科联合门诊,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正在试点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形成了“三级引领、基层延伸”的健康体重管理医疗服务体系。此外,“我们还把吴门医派针灸、穴位埋线、药膳等中医特色技术与代谢评估、运动、心理干预相结合,为市民提供‘定制版’的体重管理处方。”

三是让体重管理早起来。

苏州市构建了“市—区县—社区”三级儿童健康管理网络,强化早筛、早防、早治、早管,每年开展健康体重成长营、家长营养课堂等300余场,覆盖家庭超过10万户。“我们还联合学校开展校园营养午餐计划。”季晶说,“今年,我们还将开发江南水乡运动地图,把所有运动场所在市民APP上进行汇集,方便市民就近就需来锻炼,同时结合苏州的水乡特色,开展像龙舟赛、皮划艇、桨板、滨水骑行等运动方式;我们还要开发苏式营养餐谱,推出‘二十四节气养生宴’‘低糖苏宴菜谱’,探索城市文化与健康生活深度结合。”

编辑:于悦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