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家访谈 > 健康首页

分享:

特刊NO.1

2015两会特刊-中国式医改 承诺照进现实

全面二胎,今年不开放待何时?

    2014年11月,备受瞩目的“单独二孩”政策在历时5年的深入调研和论证后出炉,被外界解读为“顺应民意”,也是中国为保持“人口红利”最大化和持续性采取的战略调整。

    何为“单独二孩”?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申请生育第二胎。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单独二胎”新政。

    两会报告关注——

    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幸福在前进——

    自2014年1月浙江省率先实施单独两孩以来,截至2014年11月16日,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顺利落地。

    截至目前,各地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满一年,各项配套措施也日渐成熟,如规定凡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单独夫妻已怀孕,并在新规实施后生育二孩子的,可“特事特办”补办《生育证》,其他还包括从医疗资源、保健预防、教育等各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据统计,去年一年新增二孩47万人预计2015年出生人口较2014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预计201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亿,但不会超过13.9亿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百姓声——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效果如何?

    单独二孩政策对部分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单独家庭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天津魏清香女士说:“单独两孩政策就一个字:好!”“现在的家庭结构是两个年轻人,四个老年人,将来四个中要是有两个同时生病,他们夫妻俩就麻烦了。”魏清香她希望儿子能生两个,这样等他们老了就不用像自己这么发愁。

    赵先生是北京一企业的经理,他与妻子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但他们决定只要一个孩子。对于将来的养老问题,他们都有养老保险和退休金,可以去养老院、请保姆,将来不需要孩子照顾。赵先生表示,少生一个孩子更有时间旅游和购物,享受人生沿途的风景。

    而一些无生育意愿的家庭,对此政策抱的态度是无所谓。特别是一些打定主意不生育的丁克家庭,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截至2014年12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实际生育的仅为47万对。但目前数据还不能代表“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一年的数据还说明不了问题,还需要持续几年的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新的出生小高峰正在如期而至,如果考虑到将来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出生的高峰还将延续5至8年。

    历史性变革:——

    单独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

    2012年,中国数十年来首次出现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在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名超过60岁的老人;而每80个人中才有1名新生儿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两会新期许:二胎何时全面放开?

    2015年各地地方“两会”上,“尽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呼声急切,“鼓励一胎、允许二胎、严防三胎”成为生育政策的一种新思路。

    来自惠州的黄细花代表带来一组数据呼应贺优琳的观点,现在中国的生育率已经远远低于正常水平,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显示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18、1.04、1.26,而2012年还是所谓婴儿潮的龙年。

    来自深圳的张育彪代表说,长期困扰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用工荒”问题折射出我国人口结构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单独二孩政策显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已经是当务之急。

    中国社科院2014年12月15日发布《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中国目前生育率已经非常接近“低生育陷阱”,呼吁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

    对于全面放开二胎,国家层面仍然持谨慎态度,国家卫计委曾多次公开表示,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认为,生育政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今年不会试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国家有关部门依然会积极研究。“我认为不会简单的放开。”马旭说。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营预计“十三五”后半期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大。湖北人口学会副秘书长石智雷表示,到2016年底或2017年初就应该推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试点工作。

    结语:完善生育政策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未雨绸缪,需要从未来经济、养老、国防等角度和高度来研究制订中长期的生育政策。另外,研究生育政策必须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水平,或者说,公共服务政策要与生育政策配套,甚至要走在生育政策调整之前,因为人口变化会对公共服务带来新的要求和考验。

分级诊疗箭在弦上 问道分级诊疗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2014年医改的重头戏之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不少小医院却是却门可罗雀,怎么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让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匹配?分级诊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所谓分级诊疗——

  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两会报告关注——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健全分级诊疗”之后,两会代表委员对“分级诊疗”的讨论热烈,并一直贯穿到2014年始终。

  幸福在前进——

  到年底,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264家,较2013年增加123家;全市医疗机构(含驻京部队医院)诊疗人次预计2.3亿人次,较2013年增长6.3%。核定新一批3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三级医院,提升其服务能力;组织城区82家二、三级医院与远郊区县150家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2014年北京市民营医院比上年增加35家,增长了9.4%,总数达到409家。

  分级诊疗好处多——

  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分级诊疗具体措施——

  1、制订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制定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政策,发挥医保对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

  3、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14年各省落实分级诊疗情况——

  甘肃省

  文件:2014年11月28日,甘肃省卫计委正式印发《甘肃省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起施行。

  目标: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本地就医,争取到2020年实现住院病人县外就医比例控制在10%左右,县内就医比例达到90%左右,80%的新农合基金在县域内流动。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路径:为县级医疗机构确定了100个分级诊疗病种,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了50个分级诊疗病种。如相关医疗机构将签约服务范围内的分级诊疗病种患者向外转诊,新农合管理机构将按一定额度扣减新农合补偿资金,并处罚违规医疗机构。2015年新农合资金按照该病种在转出医疗机构定额标准的50%报销,2016年按照20%的比例报销,2017年不予报销。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擅自外出就诊患者,新农合资金不予报销。

  在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固定、有序、紧密的多点执业联系,帮助县级医疗机构加快专科建设,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提升服务能力。

  湖北省

  文件:2014年10月,湖北省卫计委出台《关于湖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了首批12个专科113种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

    目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模式。

  路径:规范转诊程序,制定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提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该病种的治疗和转诊的指导性建议。建议医保部门逐步调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等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医保支付政策,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四川省

  文件:2014年9月17日,四川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2014年10月起全面实施。

  目标:将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力争在2015年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全科医生。

  路径: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双向转诊作为关键环节,明确了9种可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的情况。新农合政策方面,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除急诊外未履行转院手续的越级诊治原则上不予报销。城镇医保政策方面,对于按规定履行了转诊手续的参保人员转诊后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5%。

  浙江省

  文件:2014年8月,浙江省卫计委与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制定的《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试行)》同时发布。

  目标: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建立起“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的就医秩序。

  路径:2014年10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等8个县启动试点;   2014年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作为市级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启动试点;

  2015年3月底前,建德市、安吉县、平湖市、海宁市、兰溪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三门县、玉环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等16个区县市启动试点;

  其他设区市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力争在3?5年内全省推开。

  黑龙江省

  文件:2014年7月,黑龙江省卫计委印发《关于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

  目标:到2015年,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量占当地总量的比例达3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量占比稳定在45%以上。

  路径: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大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前提下,在医保方面,确定分级诊疗病种,通过确定各病种定额费用标准,实行分级诊疗补偿,同时落实总额预付制。在价格方面,对医疗服务实行分层级定价。

  山西省

  文件:2014年7月,山西省正式出台《关于新农合实行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试行)》,并于10月首次在全省选定18个试点县,在农村通过新农合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目标: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

  路径:首批确定18个试点县(市、区)的县级医疗机构,选择诊断明确,合并症、并发症较少的40种常见病、多发病先行开展试点。分级诊疗病种在县域内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县域外实行限额补偿,提高县域内试点病种的补偿比例,降低县外就医补偿比例。

  青海省

  文件:2013年9月,青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从当年10月1日起,在全省四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2014年2月,青海省政府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

  目标: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

  路径:建立分级诊疗、转诊审批、异地转诊程序和双向转诊机制,以四项转诊机制的落实推动分级诊疗制施的实施。善用医保杠杆,规定各级医疗机构转诊率,转诊落实情况与医保定点资格联动。同时制定下发了《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总额控制付费。

  分级诊疗落地难——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十余省份针对分级诊疗展开不同程度的探索。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滔调研发现,各地构建的分级诊疗共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由卫生部门牵头推动的模式,比如湖北、浙江等;由医保部门牵头推动的,比如青海、甘肃等;医疗机构自发组成医疗集团,比如镇江、武汉;国内外一些项目在各地的运用,比如陕西汉滨区、宁夏盐池等。有参会嘉宾表示,构建分级诊疗还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从上述地方开展的情况看,基层首诊难落地、老百姓就医习惯难改变、医院动力不足、医保杠杆效果有限及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等都是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2015分级诊疗 破冰前行——

  2015年对于“健全分级诊疗”代表委员们联合建言,必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在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基础上,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一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一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同时,将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在医疗资源总体布局上,在不同属地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地市级及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均优化布局,省级和国家级分区域、按需求重点布局。在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的地区,未来将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区域统筹设置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公立医改 农民看病不再难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2015年3月1日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从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的提案到现在也有一年了,2014年的“承诺照进现实”了吗?

  承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使县域内的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已经基本实现大病就在县里看的承诺。从现在已经试点的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来看,县域范围内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提升,湖北、浙江、江苏新农合统计数据显示,85%的病人留在了县级公立医院。其余的数据也显示,到县级以外就医的病人人数总体也有所下降。医疗改革的计划分二步走。第一步先在311个县开展试点。第二步,就是2014年下旬又扩大试点范围,700个县。2012年和2014年加起来有1000多个县,占到全国1992个县的50%以上。已到2015年全面铺开。

  继续扩大国家试点城市范围

   卫生部等5个部门印发《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确定了16个试点城市。自2011年起,公立医院改革在17个城市试点,包括16个省份,其中有两个是直辖市(北京和上海),有两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和厦门),还有两个省会城市(昆明和西宁),还有11个地级市。除了国家试点城市之外,各地方也先后确定了37个省级试点地区。

    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例举——城市范本

   ——山东:快速增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解决农村“看病贵和难”问题

  2014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后,山东有43个县纳入第二批改革范围,济南的济阳县和商河县在列。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给当地患者看病带来了不小的改变,试点的扩大覆盖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腾出了空间,坚持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县级医院药价也进一步下降,同时体制和机制变革将引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杭州:施行公立医院改革做到“一减二调一补新政策”

    2014年浙江省宣布启动在杭州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具体包括“一减二调一补”政策等综合举措。“一减”:即减少药品费用,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采购价实行“零差率”销售。“二调”:即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技术劳务为主的诊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政策,基本医疗保险按调整后的医药价格执行。“一补”:即加大对医院的财政补助。

  2015年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的展望与创新 

   吴明委员:农民看病更方便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说:“如果一名村医负责2000名村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5元后,收入就能增加1万元,这在农村还是比较可观的收入,将大大提高村医的积极性。村医队伍的稳定,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健全,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公益性仍是公立医院的核心 公立医院继续完善覆盖全民的制度

  综上可见,2014年年党中央确立医改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农民们也能病有所医,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方向、目标都是正确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学教授李玲曾曾说过,公立医院很难“啃”,八成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难点也集中于此。而且目前的改革尚未触及到核心利益链,相关部门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没有形成共识。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医改6年了,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还在试点覆盖,而试点还是缺乏完善“动作”,不能想怎么做怎么做。要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地推动此次医疗改革,从中医疗领域暴露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改革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克的。

  2015年还是要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核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改革覆盖;体制机制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加注重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   

扶持中医药发展 这个必须要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药理论和诊疗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制订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过: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执行有所成效 问题仍有存在

    几年来一直在改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门诊报销比例低导致刺激住院治疗的现状,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比例,多鼓励患者选择家庭与门诊中医药治疗。有效结合市场与公益运行机制,建立维护健康与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全民健康与慢病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中医家庭医生与门诊治疗服务,卓有成效的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中医药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推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6年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各大医院仍然是人满为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与个体化诊疗和“简、便、验、廉”等优势,形成家庭养生防病——门诊治病防变——医院治急病、重病和大病共识,构建家庭——门诊——医院合理分工的中医医疗保健模式,对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不得病、少得病和晚得病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城市范本——甘肃

    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在发展中药和民族医药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保持和发挥着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优势,鼓励和引导着企业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提升和壮大中药和民族药产业,保证中药、民族药产品和制剂的质量,推动中医药和民族药更多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栗震亚说,他们将抓住了本省在中药材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大政策性引导,以实施GAP为方向,规范基地建设,提升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水平。加快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步伐。同时积极推进兰州大学GLP实验室等药物非临床试验研究机构的认证进程,引导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增加中药、藏药专业,引导药品科研积极向新药开发转化,逐步提升新药研发能力。此外,还要做好委托生产管理,促进品种与生产线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栗震亚介绍,甘肃省甘南州针对藏药制剂监管的难点、特点,提出“宣传引导、纳入管理、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尊重了藏族文化和传统医药,通过耐心的宣传、悉心的指导,推动了全州藏医院和寺院的藏药制剂室加快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具有代表性的西仓寺等寺院制剂室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2015年从“扶持”向“创新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转变

    发展中医药 企业责无旁贷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说,我国虽是中医药大国,却不是强国。他建议,国家应探索建立中西医分类补偿机制,完善中医药补偿机制,提供价廉质优的中医药服务;明确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在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中应履行的职责,推进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中广泛运用。

    孙耀志代表建议,发展中医药,企业责无旁贷,对于中医药企业来讲,其肩负的责任要比其他产业更重要,应从中药材开始,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高度重视质量监控,用高质量来保证疗效,不断提升中药的品质,做出品牌,做强整个产业。

    2015年发展中医药文化 注重创新形式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要渗透到中医院的每一个环节和角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理念,把医院打造成传播和弘扬中医医院文化的主阵地。

    二是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目前,坚持“中西医并重”,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些都离不开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三是一定要注重创新,以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四是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要把中医药和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的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出规划;要对基层中医药部门提出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加以贯彻落实。 

医改,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医改事关全民健康福利,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此大有布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加大对医改关注的分量。纵观医改路径,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2010年——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落实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2011年——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12年:——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加强药品安全工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60%的县(市、区)。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殊扶助标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   

  2013年:——     

  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2014年:——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2015年:——      

  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问医生

我想说

《医述》以"传播健康理念 分享医学新知"为目标,汇聚医疗单位、权威机构专家、顾问,探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话题。

联系我们:tel:010-56807118
email:health@cnr.cn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