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到奶粉,现在很多人依然想到的就是还是婴幼儿奶粉,其实奶粉是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的身体的这种体质。有一些网友也很关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奶粉。伊利奶粉又是如何进行研发和品质保障的?
张剑秋:从孩子一直到年龄偏大的人群,乳制品都应该每天摄入的。伊利最关注的、投入最多的,还是对婴儿奶粉的研究。在2003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中国母乳数据化”的研究,通过大量的采集中国母乳,进行研究,研究之后我们在2007年就推出了“中国母乳数据库”。那么这个数据库的推出目的就是更好的去生产适合中国宝宝的、最接近中国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像我们的“金领冠”,自从推出以后,进行了认证。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相关的母乳化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现在我们还在进行采集母乳工作,去丰富和完善我们数据库。
不单纯是婴儿奶粉,我们还研究了学生奶粉、中老年奶粉、孕妇奶粉等等。通过这些奶粉的研究和推出,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要求。我想在这方面,中国乳业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更好的去研发接近中国母乳的、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儿配方奶粉,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人群,他们所反馈的相关信息和意见,有针对性的去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消费者对奶粉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伊利在加大投入建立母乳研究数据库,来打造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张剑秋:母乳是不同的,人种不一样,母乳也不一样。中国这么大的面积,各个地区的母乳是有一定差异的。它的营养成分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怎么样去最大限度的去接近母乳,接近中国的母乳?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采集相关的数据,不断地进行研究。得出这个数据,才能更好的为我们转化产品,配方产品奠定基础。我们中国企业都在对这方面进行投入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者,为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为了我们中国的宝宝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记者:伊利在全球的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方面,还有在国际化的市场开拓方面有哪些布局?
张剑秋:其实伊利在2013年之前,主要是在国内布局,纵观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使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建立了我们的产能工程。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缩短物流的时间,把我们产品最快速度的达到消费者手中。这个工作通过我们不断的完善提升,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全球乳业的一体化非常的明显。在某一地点上一些新兴国家市场出现问题了,可能就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相关行业。那么2013年之后,为了能更好的去整合资源,伊利走出去了。整合资源我们主要是整合了两种资源:第一就是自然资源。我们到新西兰南岛,我们投资了32个亿,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目的就是整合大洋洲的优质奶源,去降成本、增实力,更好的为我们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意大利斯嘉达公司跟我们进行了战略合作,通过这方面的合作,我们就整合了阿尔卑斯山麓非常优秀、优质的奶源来生产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二个方面就是整合智力资源。伊利现在有三级研发平台,我们在企业有创新中心,在我们产品事业部都有创新平台。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接触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措施,更好的支撑我们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在荷兰建立了欧洲的研发中心,它背靠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每天都这个活跃了15000多个在食品领域上进行研究的科学家、相关的机构。在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我们做什么?我们需要在创新点上,在食品安全、奶牛养殖、生命科学等等方面,都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力奠定基础。在美国,我们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我们吸纳、聚集了美国一流的大学、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这个平台的搭建不是碎片化的创新,而是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把伊利以后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在生命科学方面,在农业,在食品安全等相关的领域,进行跨越式的创新,也为我们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两种资源的整合,就为伊利更好的实现国际化战略,更好的搭建国际化平台,更好的丰富和完善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更好的让我们创新和国际化这双轮驱动的另一条轮子走得更好,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