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首页 > 医述
微信扫描分享

第十六期

做妈妈,准备好了?-别小瞧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表现、检测、危害

  每位父母都想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妊娠成为现在准爸妈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妊娠糖尿病,这种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对母婴健康胎儿发育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本期《医述》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良坤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小瞧了妊娠期糖尿病。做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分为两大类:

  一、怀孕前就有糖尿,实际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二、孕程之前血糖正常,到二十四周之后,做糖尿量检查的时候诊断为糖尿病。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绝大多数(90%以上)是怀孕后才得的糖尿病,即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检查,主要采取在孕妇24周左右做75g糖糖耐量实验: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观察空腹、口服后1小时、2小时后的血糖值,如果高于规定阈值,就诊断为妊娠性糖尿病,3次血糖的标准是5.1、10.0、8.5。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对大人、孩子都有危害。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胎盘功能不好,孩子会长的很大或很小,在宫内可能有缺氧,呼吸系统不成熟。一般婴儿37周足月,但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到38、39周,婴儿的肺还不成熟,出生之后孩子还需采取一些辅助呼吸的方法。孩子太大了,会难产,甚至会有产伤,孩子会有残疾。孩子是巨大儿,他远期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对妈妈来说,妊娠性糖尿病血糖没有控制好,容易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危及生命,可能还会有妊娠期高血压(妊高症)。怀孕血压增高,可能必须终止妊娠。

 

妊娠期间患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怀孕前就有糖尿病,医生主张做好孕前准备,包括评估糖尿病的病情,比如血糖的情况,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水平,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糖尿病是全身的一个血管病变,包括眼睛、心脏、肾脏各个脏器都要好好评估治疗方法也并不是妊娠期一直合适例如有的降糖药在孕期不能吃,要改成胰岛素或其他方法

  如果孕妇原来有糖尿病并准备怀孕,建议看一次营养科大夫,因为要孕妇血糖正常又能够满足孩子营养需求

  如果糖尿病不是特别严重,医生主张要做规律的运动,不管是孕前还是孕期对控制孕妇的血糖有好处。

  有些孕妇随着孕周增长,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胎盘会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会导致孕妇胰岛素抵抗加重,因此孕期也要逐步监控血糖,适当调节胰岛素剂量,达到正常血糖指标才能有好的妊娠结局。

孕期体重速增易患糖尿病 前三月最好零增长

  大多数医生主张怀孕前要自查是否身心健康,另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对整个人的状态特别重要。理论上孕妇有一个很好的体重,患妊娠性糖尿病的风险就降低。

  协和医院在早孕期孕妇普及孕期体重该如何增长经过医院临床研究,早孕期体重迅速增长,与后期妊娠性糖尿病发生相关因此,怀孕初始孕妇应该知道怎么吃,并设定一个合理的体重目标

  医生建议,孕期每周应一次体重,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长最好最好控制在4斤之内,最好零增长之后的体重增长根据孕妇基础体重以及体重指数进行归类是正常、偏重还是偏低。体重太低也不好,孕妇不是模特越瘦越好,医生会根据孕妇原来的体重指数给出一个推荐的体重目标。

妊娠期孕妇体重健康教育

    孕妇妊娠期体重健康教育

  孕妇应该一个很好的营养管理,知道如何去选择饮食,控制自己的食欲最好是粗细搭配,然后每天吃足够多青菜,肉适可而止,一天二两就够每天要喝一些牛奶或酸奶,因为妊娠期钙需要量比较多另外水果、干果要控制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不要外出就餐,尽量在家用餐,健康营养搭配合适尽量不喝饮料,不加工的爆米花、冰淇凌,养成好的运动习惯。现在有一移动医疗产品,可以帮助孕妇监测体重饮食运动适时的建议。  

   产后合理饮食、运动 糖尿病风险减半

  孕妇如果妊娠之后才诊断的妊娠性糖尿病那么宝宝生出,随着胎盘排出绝大多数就会痊愈医生建议在产后6周随访即在产后6周产褥,再做一次糖耐量检查判断血糖是否正常,如果血糖还不正常,就诊断是糖尿病合并妊娠

  分娩后5-10年妈妈发生T2-DM2型糖尿病的概率

   

  控制饮食+运动以保持正常体重,可使未来5-10年T2-DM2型糖尿病发生率下降一半

  产后要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怀孕期间学习的健康知识,可以一直运用,怎么吃怎么怎么管理自己的体重,这些知识会给孩子家人都会带来很多好处。维持自己的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一半,(如图)患糖尿病风险就会15%降到7%、8%。

孕期可使用胰岛素 饮食要像“小鸡啄米”

  妊娠期间可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如图表示,胰岛素是不通过胎盘的,不对宝宝造成影响,会让你的血糖更平稳,孩子脱离高血糖环境,孩子所处的风险就会降低。

  全天总量不变情况下 3正餐+3加餐使餐后血糖更加平顺

  孕妇可自己在家检测血糖建议孕妇一天三顿饭变成六顿吃每天记录吃了多少克饭多少克菜多少克肉可以早上7点起床,9点半左右吃一点加餐中午11点半吃一顿饭,下午3点钟再加一次餐,然后晚上吃顿饭,睡前可以再加一次餐。这样孕妇的血糖不会忽高忽低,就像小鸡琢米一样,一直在吃,血糖就比较平稳好控制。 

脖后发黑是胰岛素抵抗 可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胰岛素抵抗:抗胰岛素物质使钥匙(即胰岛素)失灵

    在国外口服药物二甲双胍已经有定律可以使用,但在国内用的不多,实际上用起来没有问题。胰岛素其实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的是控制血糖的大熔炉,如果你有胰岛抵抗,那就好像这把锁锈了,得用许多胰岛素才能打开,才能让血糖处于一个代谢平衡状态。胰岛素抵抗我的病人可能很胖,脖子后面好像总是洗不干净,叫黑肌皮(音)腋窝,还有腹股沟黑,这些都是胰岛素抵抗比较严重的一个标志。胰岛素抵抗的孕产妇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会更好。

 
 

母乳喂养有利于控制血糖

    不管是哪一糖尿病的妈妈,喂奶有利于血糖控制。宝宝通过妈妈的能量供给分摊能量摄取,有利于产妇的血糖控制。母乳喂养妈妈有几个注意事项:三顿饭分六顿吃,为了保证母乳喂养,还是要单独补充营养,比如孕期吃的维生素钙和铁母乳喂养期间,如果原来的糖尿病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偶尔测测血糖。但如果产妇原来就需要使用大量胰岛素,产后就必须和孕期一样,定期检测血糖,避免血糖太高或者太低。

    调整心态 正视妊娠期间糖尿病

    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一定要正确面对,相信妊娠糖尿病检测的严格标准,重视检测结果。随着现代生活条件提升孕妇摄取东西太多,体力消耗太少,妊娠期间糖尿病发病率确实越来越高。有的妊娠糖尿病患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以为不吃东西,饥饿会使血糖转好,还有的顾问题的存在,这些想法都不可取得了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要正确对待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定期的检测,绝大多数是没有问题的,医生都是希望你更好,你的孩子更好,期待一个更好的结局,所以大家都应该正确科学地对待它。

遭遇热射病是偶然吗?专家:两个方法可救命

遭遇热射病是偶然吗?专家:两个方法可救命

夏天吃得少,为何还容易长胖?

夏天吃得少,为何还容易长胖?

夏日炎炎说祛斑 内服外治怎么选

夏日炎炎说祛斑 内服外治怎么选

关注核酸检测志愿者 酷暑下身着防护服,如何保护好皮肤?

酷暑下的核酸检测志愿者:为防疫,皮肤遭了秧

营养专家的囤货指南

营养专家的囤货指南

针对不明原因儿童肝炎 感染科专家提出三种可能

针对不明原因儿童肝炎 感染科专家提出三种可能

健身直播火爆背后 心内科专家:运动需量力而行

健身直播火爆背后 心内科专家:运动需量力而行

专家:10大高发癌症,这类癌占一半,三类人是高危人群

专家:10大高发癌症,这类癌占一半,三类人是高危人群

医述丨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哮喘预防要重视

医述丨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哮喘预防要重视

北京疾控:选择驱蚊剂时主要看成分

北京疾控:选择驱蚊剂时主要看成分

国际左撇子日——关于左撇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国际左撇子日——关于左撇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网红项目“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是什么?

网红项目“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是什么?

北京疾控中心公布此轮疫情溯源情况

北京疾控中心公布此轮疫情溯源情况

有何新特点?如何预防?关于“德尔塔”变异株的那些事儿

有何新特点?如何预防?关于“德尔塔”变异株的那些事儿

严格进返京防疫管理

严格进返京防疫管理

北京市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委员会

北京防疫政策优化升级

北京防疫政策优化升级

中国科学家揭示脑出血后神经炎症“元凶” 有望据此开发新型药物

中国科学家揭示脑出血后神经炎症“元凶” 有望据此开发新型药物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哪些婴儿不适合食用母乳?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哪些婴儿不适合食用母乳?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营养多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营养多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喂养可减少儿童期肥胖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母乳喂养可减少儿童期肥胖

洪水过后,科学防疫要注意

洪水过后,科学防疫要注意

阿尔茨海默病——只有老年人会得吗?

阿尔茨海默病——只有老年人会得吗?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现是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现是关键

《医述》——健康医美听我说

《医述》——健康医美听我说

洪涝灾害后疾病防控:洪水浸泡过的食品不要吃

洪涝灾害后疾病防控:洪水浸泡过的食品不要吃

熬夜+高血压+高血脂 小心急性心梗找上门

熬夜+高血压+高血脂 小心急性心梗找上门

龋齿不用管,等恒牙长出来再说?

龋齿不用管,等恒牙长出来再说?

防龋齿,原来这件事最重要!

防龋齿,原来这件事最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 专家:规范用药减少复发 才能长期无病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 专家:规范用药减少复发 才能长期无病生存

体重300斤重度肥胖多囊卵巢患者上海成功获救

体重300斤重度肥胖多囊卵巢患者上海成功获救

7个支架都没根治的胸痛 竟是胃食管反流在作怪

7个支架都没根治的胸痛 竟是胃食管反流在作怪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高发如何预防?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高发如何预防?

走出种植牙误区,给老人第三副牙齿

走出种植牙误区,给老人第三副牙齿

孩子心理太脆弱?家庭教育要爱得科学

孩子心理太脆弱?家庭教育要爱得科学

为什么夏天总犯困?

为什么夏天总犯困?

夏日户外活动 衣物要“全覆盖”

夏日户外活动 衣物要“全覆盖”

口腔微生物平衡有助抵御新冠病毒

口腔微生物平衡有助抵御新冠病毒

夏季饮食有讲究 又凉又爽又健康

夏季饮食有讲究 又凉又爽又健康

何为全谷物 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说不清

何为全谷物 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说不清

如何远离“脑中风”?

如何远离“脑中风”?

心脏怦怦跳要及早就诊

心脏怦怦跳要及早就诊

多发性硬化困扰青壮年患者 专家:私自停药不可取

多发性硬化困扰青壮年患者 专家:私自停药不可取

朋友圈里“晒跑”,但你真的跑对了?

朋友圈里“晒跑”,但你真的跑对了?

专家建议儿童选择运动项目不宜成人化

专家建议儿童选择运动项目不宜成人化

让糖尿病管理更智慧 2021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中心项目启动

让糖尿病管理更智慧 2021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中心项目启动

通宵吹空调“吹出”腰椎间盘突出

通宵吹空调“吹出”腰椎间盘突出

肥胖和糖尿病:治疗心脏病的“拦路虎”

肥胖和糖尿病:治疗心脏病的“拦路虎”

守护——为了健康的童年

守护——为了健康的童年

走出种植牙误区,给老人第三副牙齿

走出种植牙误区,给老人第三副牙齿

是什么让我们打喷嚏?

是什么让我们打喷嚏?

最新研究证实新冠疫苗高接种率益处

最新研究证实新冠疫苗高接种率益处

“跑步膝”这样防 为何年轻人膝骨关节炎增多?

“跑步膝”这样防 为何年轻人膝骨关节炎增多?

孩子需要洗牙吗?专家:重要的是刷牙

孩子需要洗牙吗?专家:重要的是刷牙

不妨带老人做个记忆体检

不妨带老人做个记忆体检

肾脏疾病不分年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需警惕

肾脏疾病不分年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需警惕

舌头如火烧或因压力过大

舌头如火烧或因压力过大

防近视?你需要管控孩子的远视储备

防近视?你需要管控孩子的远视储备

细菌如何感染人体?我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细菌如何感染人体?我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儿童肿瘤八成可治愈 家长切勿轻言放弃

儿童肿瘤八成可治愈 家长切勿轻言放弃

此“瘤”非彼“瘤” 一旦破裂可夺命

此“瘤”非彼“瘤” 一旦破裂可夺命

玩乐和游戏让孩子有更聪明的大脑

玩乐和游戏让孩子有更聪明的大脑

北京:老年人接种率有待提高 身体状况良好者应积极接种

北京:老年人接种率有待提高 身体状况良好者应积极接种

耳内进虫 两招应急

耳内进虫 两招应急

熬夜不仅会秃头 还可能耳聋

熬夜不仅会秃头 还可能耳聋

想不“累坏肾” 饮食有讲究

想不“累坏肾” 饮食有讲究

心理问题出现早期信号要“喊停”

心理问题出现早期信号要“喊停”

早餐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早餐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险!104岁老人摔断7根肋骨

险!104岁老人摔断7根肋骨

牙齿错过“黄金时间”还能矫正吗

牙齿错过“黄金时间”还能矫正吗

一小伙胸口“埋雷”十年 入职体检才“揪出”!

一小伙胸口“埋雷”十年 入职体检才“揪出”!

中国专家揭示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

中国专家揭示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

饮料当水喝 小伙双手长满痛风石

饮料当水喝 小伙双手长满痛风石

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天气越来越热,你却越来越“有味道”?

天气越来越热,你却越来越“有味道”?

医保谈判新药入院难?专家解读如何打通“堵点”

医保谈判新药入院难?专家解读如何打通“堵点”

老人吃饭易噎食 七个要点有效防

老人吃饭易噎食 七个要点有效防

《医述》以"传播健康理念 分享医学新知"为目标,汇聚医疗单位、权威机构专家、顾问,探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话题。

联系我们:tel:010-56807118
email:health@cnr.cn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