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中广健康

央广网

她们为何瞬间“撕衣大战”

2015-08-14 08:59:00 来源:北京日报

  8月4日,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了两位年轻女子的“撕衣大战”,冲突的原因可能与抢座有关。一时间,“撕衣大战”的视频、评论呈刷屏之势。

  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一位穿着花裙子的女乘客和一位穿着黑色连衣裙的女乘客撕扯在一起。“花裙子”死命拽着“黑色连衣裙”的领口,后者直呼“松手”、“你别把我衣服揪坏了”、“都走光了”,甚至提议:“有什么事儿咱们去站台解决。”但“花裙子”就是揪住领口不放,责骂对方刚才打自己了。撕打中,“黑色连衣裙”干脆上前将对方的白短衫扯下,要让“花裙子”也走光一把。视频引发社会热议,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微话题,呼吁市民文明乘车。

  这样的“撕衣大战”不只是北京有。8月2日下午,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一年轻女孩和一中年女子争抢座位发生口角,女孩出言不逊骂了后者,后者当即大打出手,几乎将女孩衣服撕扯掉,事态在其他乘客力劝下才得以平息。在大城市的地铁上,女性因为抢占座位而打架的事情不是少数。甚至在飞机上,也有前后两排的女性因为座椅靠背的问题而大打出手。

  很多人感到不解,男性通常是打架的主角,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女性也开始上演“全武行”?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女王心态”在作怪

  现在有些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顺利,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自我感觉良好,如果被冒犯了,一定会疯狂地报复对方。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遇到冲突难免就会激化。

  我们现在不时能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女生因为得罪了另一女生,被一群女生围殴、暴打,情形令人发指。这种发生于中小学女生之间的伤害、虐待并不鲜见。打人女生就是在一种“逆我者亡”的女王心态下施暴的。如果一些女生形成小群体,这样的心态更会爆棚,伤害别的同学时常常没有底线。

  有些年长的女性也会具有这样的心态。她们以往吃过苦、受过罪,现在时来运转了,内心会有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蔑视他人,绝不吃亏,自己的利益凛然不可侵犯;特别是在职场、情场或某一方面比较得意的人,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上帝的宠儿,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是可以被俯视的。她们会把这种高傲的感觉不自觉地带到每一处。如果在地铁遇到了空座,她们会不假思索地觉得自己一定要得到那个座位,于是上前争抢。但对方不是她的亲属,不是她的下属,不会迁就一个陌生人,结果冲突难免。就像在飞机上打架的女性,有的不觉得把椅背调整过度会影响后排的人,有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声音太吵会干扰他人。如果心里想的都是自己舒服了就好,冲突也就难以避免了。

  2. 坏开端是冲突升级导火索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之对应的是,如果冲突有一个坏的开端,那么冲突就很可能会升级;开端越坏,冲突越强。

  在公交车上,A不小心踩到了B,B瞪了A一眼。A自知理亏,扭过头去,不作声。尽管两人都不高兴,但可能冲突到此为止。如果是A不小心踩到了B,B破口大骂,而且是骂娘。此时尽管B占理在先,A十有八九也会忍受不了B的语言攻击,两人的冲突会直接升级,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小事诱发的激烈冲突,都是一方在最开始采取了过激的反应,以致对方几乎没有台阶可下。不仅如此,可能还严重地攻击了对方。冲突有了这样的坏开端,就可能演变为恶性事件。

  这次地铁4号线两个女人“撕衣大战”,与一方动手打人有关,于是后者揪住对方领口不松手,最后导致矛盾升级。其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男性之间发生冲突的也不在少数。女人打架之所以显得刺眼,与社会的性别期待有关。在主流的社会文化里,女性往往会被贴上温柔、安静、胆小、隐忍等性格标签。相比之下,男性则会被冠以阳刚、冲动、鲁莽、好斗等特征。有了这样的性别期待,很多女性会将这些特征内化到自身的性格当中,因而自律。而男性如果出现冲动攻击行为,也多半容易获得理解,至少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今年5月,成都一位私家车女司机多次变道引发后车男司机不满,双方斗气,互相别车。一番“马路大战”后,男司机因为女司机屡次挑衅而暴打对方。男司机的这种怒极而大打出手的行为,在网上获得不少人的同情。后来女的躺在医院,男的进了警局。这个冲突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坏的开端,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白热化。

  而另一个相似的事件,结局却大不相同。5月8日,西安一名公交车司机因为变道,招惹了后车司机,两次被后车司机别停。他担心矛盾激化,于是报警。结果,民警一路护送公交车至3公里外才离开。公交车司机用一种理性的方式,避免了冲突。

  可见,打架之所以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在冲突的早期有了一个错误的开端。一些女性在遇到冲突时,如果出言不逊、恶语伤人或横眉立目,那么本身就是做出了一个“攻击”的姿态。这样的强势会给对方造成压迫,势必会引起反击。

  3. 人际距离太近

  引发过度防御

  为什么公共交通工具是“动武”的重灾区呢?这与人际距离太近有关。

  有研究发现,人与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间可以接近到0.5米,这被称为亲密距离;有私交的朋友间,彼此可以接近到0.5-1.25米,这被称为个人距离;在工作场所,彼此间大概是1.25-3.6米,就像隔一张办公桌那样,一般职场人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比如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这被称为社交距离;还有就是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之间沟通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3米以上,被称为公众距离。以上这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

  通常,亲人、密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处于最近的亲密距离。当无权进入亲密距离的人闯入这个范围时,会令人不安。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地铁和电梯上,人的亲密距离常常遭到侵犯。于是,人们尽可能地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空间距离。在西方,当你在电梯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里碰到拥挤的局面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是需要遵守的:尽量别说话,即使是你认识的人;你的眼神必须始终避免同他人的眼神对视;面部别有任何夸张的表情;人越拥挤,你的身体越不能随意动弹;在电梯里,专注地盯着楼层号码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北京每天的人流量巨大,我们无法避免公交车上和地铁里的拥挤,但会在心里形成一道防御。特别是夏天,穿的较少较薄,发生肢体碰触时人会变得敏感。而夏季的燥热潮湿也会让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甚至“点火就着”。在公共交通场合,人的定位就是“乘客”,这种社会角色无差别化,会促使一些人减少对自己言行的克制、警觉。这些因素对冲突的发生都会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不过,人们对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在逐渐适应,虽然人际距离过近,如果赶时间着急上车会接受或部分接受现状,但内心深处的防御依然会保持觉醒,只在感受到威胁时跳出来保护自己。

  4. 别让你的脾气“易燃易爆”

  女性在公共场合打架,还有很多社会、心理乃至家庭因素。希望她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能够找到更健康、更合理、更文明的方式,避免冲突。

  有位脾气火爆的女性,乘公交车时自己的拉杆箱被别人碰倒了,本来要发作,但对方开口叫了声“姐姐”并表示歉意,这位女性的火气消去了大半。还有一位带两个孩子的母亲,上了地铁之后,看到空闲的座位并不挨着,用手指着坐在中间的男士说:“你坐那边去。”那位男士反感地看了她一眼,把身子挪了过去,说:“看在这两个孩子的份儿上,我让给你。”女士刚想说什么,被大一点的孩子拉住。孩子小声告诉她:“妈妈,你应该用礼貌用语,说‘请啊,谢谢啊’什么的,我们老师都教我们了。”女士听了之后便沉默不语了。

  可见,在公共场合,只要使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和善意,矛盾就会减少很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礼貌用语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用好了这个工具,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座位,对于劳顿了一天的职场人来说,确实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但如果这个座位是靠抢、靠骂得来的,那实在是一件让人羞愧的选择。无论何时,请不要让你的脾气在公共场合“易燃易爆”。

编辑:肖芬

关键词:撕衣大战;女王心态;人际距离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